Monday, August 18, 2008

牙也关帝古庙酬神戏仍热闹

华都牙也关帝古庙每年神诞都上演多天酬神戏,今年虽然经济不好,还是上演了18天,在大马属少见,尤其是戏班特地邀请香港演员助阵,就更难得了,难怪远近戏迷都到来捧场,挤满了整个戏棚,每晚人数超过500人。在第一晚戏前上演《六国大封相》,人数更多,有整1000人;一些怡保的摄影爱好者也乘机到来摄取美丽镜头。

关帝古庙是少有坚持上演粤剧(之前也上演3天闽剧)的,在现今新潮流行歌舞团当道这年代,许多人以为这些传统的粤剧表演已经走入黄昏,其实不然,好的粤剧依然获得观众的欢迎。

《东方日报》记者到后台访问香港文武生游龙与文武丑生黎耀威,2人与花旦徐月明都是第一次到来大马演出,从这几天的反应,可知他们深获本地观众的欢迎。

36岁的游龙原名黄建文,入行有23年,文武演出俱佳,但尤其擅长当武生,架势十足,甚获好评。23岁的黎耀威身体健硕,文武俱行,演绎丑生更受欢迎。徐月明则表情娇媚,演技灵活取胜,常博得观众的欢笑声。

游龙表示,粤剧的巅峰时期已过,未来就看是否有年轻人承继这门艺术,是否能吸引观众的捧场。他说,在香港,粤剧多在剧场表演,观众是买票入场观看,在神诞演出甚少,演出水准也要求较高,表演也一直在改进,修改剧本、增加灯光效果与加入西洋乐器等。

他认为本地演员的水准还不错,香港演员能参与演出,可互相交流及学习。他说,第一次来马,将尽力表演,务不叫观众失望。他对本地观众的反应表示满意,希望大家能接受他们3位年轻演员,每晚都到来捧场,多多鼓励。他指出,要让青少年喜欢粤剧,应该让他们先观赏一些动作多及有趣味的剧本。他说,粤剧能吸引许多中老年人的观众,观众群不同,不能与流行歌舞团比较。

黎耀威从2000年开始参与粤剧演出,表示香港的粤剧已相当商业化,水准高,每套戏的演员人数也较多,在牙也戏台的演出有甚多不同。

这戏台晚场8时才开幕,在7时便有几位女观众到场“霸位”,来自吉隆坡的好姨接受访问时表示,这几天的戏相当好看,演员都相当落力,对本地与香港演员的演技都各有千秋。她与娣姨前几天从吉隆坡赶回金宝住宿,每天都到来观看,看得相当满足。到来看戏的观众,还有怡保、槟城等外地观众,占2/3的人数。

牙也老戏迷甄郁清当年做过该庙理事,看戏几十年,知识也多,表示这几位香港演员都甚有水准。他表示,神庙应该演粤剧才像样,流行歌舞团的三点式歌唱表演很难被接受。

粤剧的起源

粤剧(又名广府大戏)是广东地区主要戏曲种, 源流上溯明嘉靖年间,明清两代已见传演,最初的演唱语言是戏棚官话,后来渐渐演变成粤语。粤剧在广西、香港、澳门及东南亚华人区最常见,而且十分流行。

粤剧融合了中国其他戏曲,例如弋阳腔、崑腔等。清朝末年,粤剧开始出现广州方言。它大多在神誕和佛誕期间演出,以供奉神明和酬神等。

粤剧的角色

粤剧的脚色行当原为末、生、旦、净、丑、外、小、夫、贴、杂10大行,“省港大班”时期精简为“六柱制”,即文武生、小生、正印花旦、二帮花旦、丑生、武生。 粤剧的表演艺术保持了早期“过山班”粗犷、质朴的特点。不少名演员都具有单脚、筋斗、滑索、踩跻、运眼、甩发、髯口等方面的绝招。武打以“南派武功”为基础,包括刚劲有力的靶子、手桥、少林拳以及高难度的椅子功和高台功。

粤剧的乐器

粤剧的伴奏乐器,分管弦乐和打击乐两部分。前者以高胡、二弦、扬琴、喉管为主要领奏乐器。又分"硬弓"、"软弓"两种不同的组合。"硬弓"使用的乐器有二 弦、短喉管、长喉管、竹提琴、小三弦、月琴、椰胡、横箫等,与打击乐高边锣配合。音响和音色都较洪亮刚硬,多用于伴奏传统剧中的排场和比较激烈的情景。" 软弓"所用的乐器有二胡(南胡)、中胡、高胡、椰胡、大胡、扬琴、琵琶、小三弦、中三弦、中阮、大阮、长喉管、洞箫等。除民族乐器外,粤剧音乐还大胆地采 用西洋乐器,如小提琴、大提琴、萨克管等中低音乐器。与打击乐器文锣鼓(或苏锣鼓、中低音京锣鼓)配合,音响和音色都较纤细柔和,用于伴奏抒情的唱段和对 人物内心感情的细致刻画。打击乐器有卜鱼(板)、测板、沙鼓、双皮鼓、大钹、文锣、高边锣、苏钹、苏锣、单打(高音小锣)、战鼓、大鼓等。并有一套比较完 整的多种类型节奏的锣鼓点。

No comments: